在定襄縣人力資源市場,求職者正在向工作人員咨詢用工信息。張玉虎攝
一個地點、一次提交、一次跑腿、一次辦好,106項社保服務事項提速辦,越來越方便;幫助重點群體端穩就業飯碗,為技術工人擦亮“面子”、充實“里子”,為靈活就業人員撐好權益保障傘;下沉一線,專挑“疑難雜癥”、專解“急難愁盼”……在定襄,一張越織越密的社會保障網,正穩穩地托起百姓的幸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等一系列論述擲地有聲,也讓定襄縣人社局局長史志良感慨萬千:“民生二字,寥寥數筆,責任大如天,分量重似山。百姓心心念念的工作、收入、社會保障,都與人社工作息息相關。我們要奮力、奮發、奮進,讓百姓生活得更穩定、更滿意、更好。”
“只要有活兒干心里就踏實”
12月6日,記者電話聯系了正在榆次入戶上班的戎俊華。57歲的戎俊華,搬到惠眾園小區之前,一直在村里靠種地生活。來到縣城后,常常感到焦慮。得知她的情況后,北城社區干部主動上門,鼓勵她參加定襄縣人社局組織的護工培訓。
“我沒有技術,年紀也不小了,這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幫助家里增加收入的機會。”戎俊華說,在7天的培訓學習中,她勤學苦練,學習各種專業知識。順利結業后,當即在就業服務站的幫助下接到了屬于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想做好,就是要細致一點,耐心一點,不怕臟不怕累。”戎俊華言語中流露出喜悅,“現在每個月可以掙到3500元。有活兒干,心里踏實了許多,也很滿足。”
就業有飯碗之喻,是民生之本。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如何把就業這個關乎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工作做好,在反復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后,定襄縣人社局副局長劉建林感觸頗多:“就業優先戰略不僅深入貫徹到政策制定的每個環節,而且也烙刻在每個人社工作者的心里。”
定襄縣人社局在該縣人力資源市場大廳設立定襄縣就業幫扶服務中心,及時發布招聘用工信息,精準推送招聘信息崗位;縣人力資源市場則精準匹配就業崗位,數據實現匯聚、交換,同時構建“縣有中心、鄉有站所、村有專人”的就業服務新格局。
“我們梳理匯總信息,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求職者求職意向進行匹配,全方位提供政策咨詢、信息推介、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勞務輸出、后續保障等就業服務。”定襄縣就業幫扶服務中心成員、忻州市鑫源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愛平說。
“就業服務站和就業服務專人承擔著‘觸角’的作用。截至目前,我們已為4000余人次提供了就業服務。”劉建林說,“所有措施和行動,都在響應著‘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以就業之穩促經濟之穩、社會之穩、人心之穩。”
“一證在手,有‘面子’也有‘里子’”
這兩天,山西天寶集團有限公司的機加車間一派繁忙景象。先進的數控機床旁,張伯丹身著藍色工作服,目不轉睛地盯著操作盤,憑借著一身精湛的本領,幾近到了“人車合一”的境界。
10多年車工工齡的張伯丹,現在是4級車工。“職業技能等級的評定,讓像我一樣的產業工人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張伯丹滿臉自豪。
定襄,“中國鍛造之鄉”,法蘭鍛造產業的從業者有4萬多人。一直以來,法蘭鍛造產業工人無法就近就便評價考試問題是定襄法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之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定襄縣人社局廣大干部在反復學習中汲取“精神之鈣”,融匯于心,貫穿于行。
“技能是安身立命之基,也是人生出彩之依。”定襄縣技能人才培訓評價中心相關負責人要斌說,“高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完善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才能提高定襄車工們的職業認同感。”
依托定襄縣誠信中學和山西機械高級技工學校,成立定襄縣技能人才培訓評價中心,對車工、鉗工、電工、焊工等工種進行全等級技能評價;以“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為載體,培育職業技能培訓機構8家;審核通過了山西金正達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忻州市驛榮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山西天寶集團有限公司等5家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機構,“培訓實訓—評價持證—就業服務”一體化發展模式逐步形成,“定襄車工”勞務品牌呼之欲出。
截至11月底,定襄縣已培訓各類工種2684人,完成技能評價2684人。
“一技在手,吃穿不愁;一證在手,天地廣闊。”史志良篤定地說,“新時代是奮斗者的黃金時代,也是技能人才成長的黃金時代。接下來,我們將持續打造‘定襄車工’品牌,使之成為提技能、好就業、助增收的閃亮名片,搭建各類技能大賽,讓技能青年迎來‘高光時刻’,讓高技能人才發展的舞臺越來越寬闊。”
“生活有了保障,更有了新希望”
“我們首先可以來了解一下哪些情況可以認定為工傷,比如上下班途中可不可以認定、受傷之后要怎么獲得賠償……”近日,定襄縣人社局黨組成員楊澤平和社保中心、工傷認定科負責人來到山西天寶集團有限公司開展工傷保險主題宣傳活動。
“我們之前對工傷保險的認定標準、參保范圍的了解不全面,通過這次面對面交流,我們更深入了解了工傷保險的重要性。”山西天寶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胡大為說,“這得益于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人民群眾在面對風險時有了相應的制度保障,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同樣感受到社保體系“溫度感”的還有經營化妝品的李英。
12月1日一大早,李英便來到了定襄縣政務大廳人社服務窗口,辦理靈活就業養老保險相關事宜。從填寫資料到拿到社保單據,李英只用了不到10分鐘,“辦理了養老保險,生活有了保障,更有了新希望。”李英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為定襄縣的社保工作明確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如今,定襄縣以“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為根本出發點,深入推進全民參保計劃,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精準推進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參保;成立專班,與企業之間聯絡不間斷、幫扶不間斷、惠企不間斷;推出“適老化”服務工作,主動上門,為老年人進行資格認證,社保服務更人性、更暖心。
截至目前,全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完成人數130619人,完成率104%,靈活就業參保人數2880人,實現了逐年遞增。
“社會保障是安全網也是幸福線。”史志良表示,“最根本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著眼于民生保障,對標對表,系統化推進社會保障的擴面、提質,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增進民生福祉,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一流保障。”
鄭娜 張玉虎
編輯:暢言
上一篇:以穩就業托起群眾“幸福夢”
下一篇:“發熱診室就在家門口”
免責聲明:三晉新聞網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三晉新聞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中文陳述文字和文字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網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由任何懷疑或質疑,請即三晉新聞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