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同市漁業產業發展暨漁業產業協會成立掛牌,《大同市推動漁業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和漁業產業發展十條政策同步實施,被命名并公布的第一批全市水產養殖示范基地和休閑漁業示范基地,遍布桑干河、十里河、大同火山泉流域等水域。
近年來,大同市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充分挖掘全市現有冷泉水、地熱源、富硒土、桑干河灘涂等資源,全市水產養殖面積達1786公頃,水產養殖主體69個,擁有鯉魚、草魚、鰱魚、鳙魚、鯽魚、鱸魚、鱘魚、羅非魚、小龍蝦、中華絨螯蟹等特色產品,已形成了凈水漁業、設施漁業、生態漁業、都市漁業、休閑漁業5種業態良性發展的格局,促進了農民持續增收。2021年全市名特優水產品占比42.2%。其中,羅非魚產量位居全省第二,鱘魚產量位居全省第三,鱒魚產量位居全省第五。今年前三季度,大同市水產品總產量增加了866噸,同比增長75.3%,為全省增量貢獻近四分之一,為全省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發揮示范效應。
據了解,此次出臺的十條扶持政策涵蓋資金獎補、政策傾斜、人才引進、品牌培育等多個方面。特別是在資金上,對水產預制菜為主的水產品加工和發展休閑漁業予以一定資金扶持;對創建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獎勵30萬元、省級龍頭企業獎勵20萬元,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獎勵30萬元,創建國家級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骨干基地獎勵10萬元。而在扶持上,對新引進的企業投資1億元以上或固定資產一次性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漁業項目,實行“一事一議”“一企一策”并鼓勵與水產科研院校合作。
按照實施方案,該市將進一步優化漁業產業總體布局,分階段制訂發展目標,培育一批新型漁業產業市場主體,鼓勵和引導漁業市場主體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大同水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一批特色漁業子品牌,不斷提升產業附加值。
到“十四五”末,全市漁業產值占一產增加值比重將由2021年的0.16%提升至2.5%,受益區農戶將戶均年增收2萬元,水產品產地質量監測均達到國家標準。(記者趙志成)
編輯:暢言
免責聲明:三晉新聞網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三晉新聞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中文陳述文字和文字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網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由任何懷疑或質疑,請即三晉新聞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