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開拍!”隨著導演一聲令下,航拍器嗡的一聲騰空而起,三腳架上的攝像機慢慢推進,話筒、燈光全部就位……這不是哪部大片的拍攝現場,而是垣曲縣一戶農家小院子里正在拍攝普法方言短劇。
熱愛攝影、頗具藝術范兒的盧付合是總導演,他一會兒說戲,一會兒提示演員注意情緒。站在攝像機后面一絲不茍拍攝的是盧付合的妻子張瑞棉,她的頭銜是攝像師。說起這兩口子,那可是垣曲縣里有名的“腕兒”。
11年前,退休后的兩口子,告別了忙碌的生活節奏,突然不適應起來。“退休后大把時間干點啥?”“干點啥?正好新買了個DV攝像機,要不我們也拍拍短劇,記錄一下美好生活?”夫妻兩人一拍即合,于是又自費購買攝像機、長桿話筒、電腦等設備。從此,“拍電影”成了老兩口生活的一部分。
開始拍攝,盧付合才發現這是一件苦差事。不僅要拍攝、剪輯、配樂,還要找個好演員。“找到的演員普通話不標準,一個鏡頭往往要反復拍上好幾遍,也不一定能達到預期效果。”“既然拍出來是給身邊人看,何不直接拍成方言劇?”演員的一句牢騷話,讓短劇確定了風格。2012年2月,盧付合將拍攝制作的第一部垣曲方言劇《就在這里吃》上傳到網絡。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短短一天時間,這部僅有4分多鐘的作品點播率就達2000人次。
網友的紛紛點贊轉載和如潮好評讓兩口子喜出望外,幾部微電影拍下來,不僅讓盧付合過足了電影癮,還收獲了很多粉絲。垣曲縣司法局原局長張則忠就是方言短劇的忠實觀眾,一次收看節目時,他突然想到,“如果能用光影講法治故事,肯定能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于是張則忠找到了盧付合夫婦,3個人商量后,當下決定用垣曲方言劇的形式來進行普法宣傳。
2013年3月,近20分鐘的法治微電影《一把鐵锨》破繭而出,攪活了縣城普法宣傳“一池春水”。盡管盧付合拍攝的普法方言劇,沒有驚險的爆破場景、沒有炫彩的視覺特技,但是源于日常的生活味、樸實勁、真切感,猶如綿綿細雨落到了群眾的心坎上,大家在歡笑聲中,潛移默化受到了法治熏陶。
盧付合夫婦倆趁熱打鐵,一年時間連發了9部普法方言劇。走在街上,越來越多的人能認出他們來,經常有不認識的人給他們打電話“要求加入劇組”。
普法短劇火起來之后,垣曲縣政府也發出倡議,號召全縣各局都結合自身工作情況進行方言劇宣傳?h文聯、作協等單位,專門抽調精干力量,定期創作劇本。“如果說,一部短劇能讓人記住一個領域的關鍵法律知識,那幾百部呢!”
“拍攝方言普法劇不僅上了電視,成了‘明星’,還學到了不少法律知識。以前就不懂,原來撿到東西不還,也是犯法。”演員車參軍在參與《拾來的官司》后,頗有感觸地說。在垣曲,越來越多的人和車參軍一樣通過參與、觀看方言普法劇,學到了許多法律知識。11年間,盧付合夫婦的普法短劇攝制組已攝制146部方言普法劇,涉及土地、林業、勞動、稅務、環保領域等20多部法律。
拍一部劇、釋一部法、解一個惑、育一群人。如今,盧付合老兩口已過古稀之年,但他們在拍劇釋法的路上沒有停歇,前不久還購置了一架無人機相機,準備著大干一場,“我們將繼續創新宣傳形式,讓普法宣傳‘有魂’‘有料’‘有根’,讓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守法。”
本報記者周明飛
編輯:暢言
免責聲明:三晉新聞網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三晉新聞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中文陳述文字和文字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網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由任何懷疑或質疑,請即三晉新聞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