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id="il591"><strike id="il591"></strike></big>

  • <track id="il591"></track>
  • <big id="il591"></big>
  • <tr id="il591"></tr>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法治 > 正文

    方山縣檢察院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為因案失去監護的兒童“安家”

    時間:2022-12-22 09:57:55    來源:山西日報    

    “天天現在正常上學了,每月還有1145元的救助金,生活有保障了,太感謝你們了。”12月8日,天天的姑姑激動地向方山縣檢察院未檢干警表示感謝。

    今年8月,方山縣檢察院通過12309熱線,接收到一個未檢案件線索:陜西省子洲縣檢察院在辦理張某涉嫌盜竊罪案件中發現,張某在實施犯罪時,身邊帶著一個年僅8歲的兒子天天(化名),子洲縣公安局在對張某執行刑事拘留時,因天天無人照看,將其送到了陜西省榆林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因天天的戶籍在方山縣,子洲縣檢察院未檢部門便將案件線索移送至方山縣檢察院。

    方山縣檢察院未檢干警第一時間深入到天天的戶籍所在地派出所、鄉政府、村委會,走訪調查天天的家庭情況和成長環境。了解到,天天現年8歲,母親系貴州籍人,與父親未領取結婚證,在天天未滿周歲便離家出走,多年失聯。爺爺奶奶早年去世,有一個姑姑在方山縣城外的一個移民區租房居住,多年前因刑事案件頭部受傷,留有后遺癥,幾年前丈夫因病去世,11歲的兒子在上小學,平時以在飯店打臨工來維持生計,生活十分貧困。經過未檢干警詳細溝通,耐心疏導,天天的姑姑張某連最終答應作為監護人暫時撫養天天。

    隨后,方山縣檢察院分別向方山縣民政局和馬坊鎮馬坊村村委會發出了檢察建議,督促其盡快辦理為天天指定監護人的相關事宜,并得到了有效落實,為天天尋找到了一個可以安身的“家”。

    9月8日,一輛警車從山西方山出發,橫跨黃河、駛離省界,抵達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方山縣未檢干警先后與子洲縣檢察院、子洲縣公安局相關辦案人員、以及榆林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負責人等召開了兩次專題座談會,就晉、陜兩省開展未檢工作情況進行了深度交流,對天天目前面臨的監護、教育、生活保障等事項進行了預期規劃。并對陜西省子洲縣檢察院為天天發放的司法救助金以及救助中心工作人員多日以來的悉心照顧表達了誠摯的感謝。9月9日,天天終于結束了身在異鄉、監護缺失的生活,回到了方山,回到了姑姑的身邊,回到了他的新“家”。

    天天年僅8歲,因為常年跟隨父親到處流浪,從未上學,沒有學籍。“上學,接受義務教育”是天天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經與方山縣教育局協調溝通,在開學季,天天作為正常入學的新生,背上書包,踏進校門,歡心雀躍地融入了學校這個大家庭。

    天天的姑姑生活本就貧困,為了避免因天天的加入而加重負擔,方山縣檢察院未檢干警除臨時救助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外,及時與縣民政局聯系,落實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救助政策,幫助其書寫申請,提供相關資料,啟動救助流程,并跟蹤督促。目前,每月1145元的救助金已經全部落實,此外還協助天天的姑姑向縣婦聯、縣工商聯、愛心協會、所在鄉鎮等部門申請救助。竭盡所能聯系社會各方力量,為因案致貧的天天撐起一個可以生存的“家”。

    方山縣檢察院檢察長史永民表示,本案中的天天,暫時有“家”了,然而更多的失去監護的兒童不僅需要“建家”,更需要我們為他們“守家”“護家”。檢察院作為法律監督機關,以點帶面,能動履職,提質增效,正是每位檢察干警的職責所在。

    為最大限度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方山縣檢察院聯合方山縣民政局、教育局等12家單位召開了“司法與社會雙向救助,守護因案致貧兒童權益座談會”,共同會簽了《關于建立國家司法救助與社會化救助銜接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明確在面臨因案需要救助的對象時,在司法救助的同時,各部門在職責范圍內給予社會化救助,提供未成年人救助“一站式”服務,為受困的孩子構筑一道“愛心防護欄”!兑庖姟返某雠_,有利于國家司法救助+社會救助的多元立體化救助幫扶體系,實現對司法救助對象全方位、多元化救助,實現了未成年人司法保護與社會保護的主動融合,做到多贏共贏,真正體現了“1+5>6=實”的未成年保護大格局。

    本報記者鄧偉強

    編輯:暢言

       免責聲明:三晉新聞網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三晉新聞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中文陳述文字和文字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網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由任何懷疑或質疑,請即三晉新聞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