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防員中,“蛙人”是個特殊的存在。每當有水域救援時,他們便會出現,負重40公斤左右的設備,活動于幽閉黑暗的水下與時間賽跑,全力營救每一個生命。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一站分隊長牛子翔就是這支隊伍的一員。
“能當上消防水上救援隊員,在我意料之外。”牛子翔坦言,剛參加工作時,我覺得消防員就是與火打交道,根本沒想到自己會與水結下不解之緣。
2012年,18歲的牛子翔畢業后,在老家唐山的森林防火隊工作,之后他報考了消防員,在各項考核通過后被分至當時的太原公安消防支隊特勤一中隊(現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一站)。這些年,他當過戰斗員,當過戰勤員,但最主要的身份是消防“蛙人”。
當消防員難,當消防“蛙人”更難。2014年,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隊“蛙人”隊伍開始壯大,由于牛子翔身體結實、頭腦靈活,應變能力強,被選入“蛙人”隊伍。當時,為了讓他們迅速掌握要領,盡快投入實戰,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隊對他們進行了魔鬼式訓練。“我們每天都要開展七八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訓練項目包括1500米游泳、水下搜救、無裝備潛水30米等。訓練中,有時候潛水久了,水進了鼻孔,一出水面,鼻孔里就嘩嘩地流出水來,十分難受。”牛子翔回憶。
一次次訓練,一點點進步。終于,培訓合格證拿到手,牛子翔成為一名真正的“蛙人”。“這只是新的起點,還需要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牛子翔興奮地回憶說。在此后的時間里,牛子翔仍然不斷加強水下救援訓練和學習,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先后考取了國際二星潛水員證、國際三星潛水員證和國際二星潛水教練員證。目前,牛子翔是我省水域救援大隊的主力隊員、第三代“蛙人”的突出代表。
在處置險情的同時,水域救援人員尤其是下水的“蛙人”,有時也會身處險境,甚至生死邊緣。2017年夏天,牛子翔遭遇了他當消防“蛙人”的第一次危險救援。“我們接到救援信息,在汾河呼延村段有一人溺水。”牛子翔說,他們按目擊者指引,游到距岸邊約15米的地方下潛,由于能見度很低,全靠手摸,第一次下水一無所獲后,只能返回水面修正位置。第二次下水過程中,牛子翔鉆進了一個巨大漁網中。他回憶道:“漁網固定得很結實,掙不脫、拽不斷,眼前又什么也看不見,我摸索了一會兒,氣瓶中氧氣越來越少,體力也有些跟不上,我的腦海中瞬間出現了‘死亡’二字。盡管有點怕,但我很冷靜。”他迅速調整心態,仔細摸索,終于一只手沒有再觸及漁網,說明手伸出去了!他趕緊調整身姿,朝著手摸的方向而去,唯一的逃生口找到了,他也成功救出了溺水的人。
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極端強降雨,牛子翔第一時間向組織遞交請戰申請書,隨隊奔赴河南災區第一線。在長途跋涉到達洛陽后,根據山西省消防救援總隊抗洪搶險前沿指揮部作戰任務分工部署,牛子翔投入到排澇和值守任務中。“當時,我所在的隊伍主要負責封堵偃師區生活垃圾處理廠潰壩。在處理廠偵察發現,當地土壤因暴雨侵蝕十分疏松,無法使用機械加固,需投入人力作業,加之現場環境惡劣,令人窒息的臭氣,處置工作難度較高。”牛子翔說。就是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牛子翔和他的戰友們沒有絲毫松懈,頂著高溫裝填沙袋1000余袋,終于在連續奮戰近12個小時之后圓滿完成任務。
近些年,牛子翔的緊急救援任務一個接著一個,婚期也一推再推,妻子趙晶對此沒有任何抱怨,選擇了無條件地支持。與此同時,牛子翔的父母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對總不能回家的牛子翔說:“你安心工作,國家的事大于一切,小家的事有我們呢。”
就是因為家人的支持,每當人民需要的時候,每當組織需要的時候,牛子翔總是第一個站出來,主動請纓,奮戰在第一線。“老百姓期盼的事再難也要干。”牛子翔總說,“什么時候最安心?每一次滅火與搶險救援戰斗結束后,看到被困群眾安全脫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就是我最安心的時候。”
本報記者閆書敏
編輯:暢言
免責聲明:三晉新聞網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三晉新聞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中文陳述文字和文字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網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由任何懷疑或質疑,請即三晉新聞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