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id="il591"><strike id="il591"></strike></big>

  • <track id="il591"></track>
  • <big id="il591"></big>
  • <tr id="il591"></tr>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民生 > 正文

    為鄉村振興注入“水”動力 ——河曲縣民生水利建設惠民惠農促發展

    時間:2022-12-05 10:52:32    來源:山西日報    

    閱讀提示

    近年來,河曲縣緊緊依托鄉村振興,將農村飲水安全作為保障民生的主要工作推進實施,通過實施水價補貼、公司化管理等措施,有效解決了農村“有水吃不起水”的現象,化解了“有泵不出水”的難題,同時不斷推進水土流失治理,為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水”動力。

    補貼水價——

    村民吃上“同價水”

    賈家山村位于河曲縣城東南,海拔1675米,是全縣海拔最高處。“雖然有了供水點,村里通了自來水,村民卻舍近求遠,挑著擔子走十幾里山路,進溝找水吃。”說起吃水問題,賈家山村村民賈拉柱滿是無奈。

    據統計,河曲縣近年來共建成多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26處,供水人口達12.42萬人。高水價村占供水工程覆蓋村總數的65.6%,供水人口占供水工程覆蓋村總人口的56.6%,高水價村莊超過一半。以城市供水3元/立方米為標準,高于3元的村組181個,平均水價5元/立方米至6元/立方米,有的甚至高達8元/立方米。深井供水工程高揚程提水、高成本電費、人員工資、維修費用全部疊加導致“農村水貴”的困局。

    為此,河曲縣委縣政府把水價高這一問題作為為群眾辦民生實事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通過實施水價補貼,達到全縣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用水同等價格、同等服務質量,使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用水在“同一起跑線”。經過深入調研和反復論證,《河曲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價補貼管理辦法》出臺,規定農村供水工程到戶供水水價不高于3元/立方米,水價差額部分列入縣財政補貼;人口方面,每村年核定用水量暫按本村戶籍人口的70%計算,縣城自來水供水13個村按戶籍人口的100%計算,用水量方面按年人均14.4立方米計算;電費補貼標準為用水量在核定范圍內的,對工程運行所產生的電費進行全額補貼;村級管理員工資及維修補貼標準為用水量在核定范圍內的,按照到村水表方量進行補貼,補貼后的水價最高不超過3元/立方米。

    “現在再也不用擔心天價水了,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真是做了一件普惠民生的大實事!”剛裝上熱水器的河曲縣馬連口村村民任小軍開心得合不攏嘴,一邊洗菜一邊滿意地說。馬連口村是河曲縣半山區一個海拔較高的村莊,早在2018年就通了自來水,但由于供水工程的高揚程提水電費、管理維修費用疊加,導致水費居高不下,很多村民一度出現了“有水吃不起水”“有泵不出水”的現象。如今,這一怪象終于得到解決。

    截至今年,河曲縣已連續六年從縣級財政擠出900余萬元對全縣314個村組、11.5萬人進行水價補貼,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6%以上,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吃不起水”的問題。

    市場化運營——

    管好“民生水”

    “確保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長受益是我們的職責。”縣農業農村和水利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負責人楊東明介紹,河曲縣針對農村供水工程建成后的管理問題,根據供水工程的實際情況,早在2003年就開始嘗試“公司化”運行,目前“公司化”經營管理已實現了全覆蓋。

    河曲縣農業農村和水利局按照“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確立了鄉鎮為轄區范圍內供水工程管理運行的責任主體,鄉鎮成立供水公司。公司自負盈虧,水費由物價局發文,通過聽證會后由農業農村和水利局核定,基本上達到一戶一表,計量收費;專職專人,事事有人,嚴格采取公司化管理。捋順了利益相關方的責、權、利。主體清,責任明,薪酬足,考核嚴,徹底解決了人,權,錢的問題。

    在確立責任主體的基礎上,河曲縣建立鄉級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領導組,進一步明確鄉、村管理主體,落實鄉級管理人員13人,村級供水管理人員327名,并對從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的人員開展技術技能培訓,解決了因技能缺失造成供水工程不能正常運行的問題。

    河曲縣推行供水公司化改革,將公司化管理服務覆蓋到“最后一米”,破解了過去農村供水工程管理難、運行效率低、群眾用水意識弱等局面,推動了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水質達標率、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證率全面提升,構筑起從源頭到水龍頭的農村飲水保障體系和工程管理運行體系。

    整溝治理——

    治出“幸福水”

    黃河流經河曲縣71.6公里,但由于地理條件所限,開發利用一直不足,全縣僅有水澆地5萬畝。

    為解決“水在河里流、人在岸上愁”的窘境,河曲縣抓住“35項應急水源工程”機遇,投資5.41億元實施引黃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年引水能力6700萬立方米。工程在今年全部完工投用后,可新增水澆地6萬多畝,改造提升原有水澆地5萬畝,實現全縣農業人口人均1畝水澆地,工程沿線4個鄉鎮47個村3.5萬人受益,打牢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基礎。

    榆嶺窊村是河曲縣大山深處的小村莊,常住人口只有64戶109人;叵肫疬^去幾十年的生活,77歲的村民尤蘭說:“剛嫁過來時住的是兩間破窯洞,吃個水,還要去幾里外的山下挑。”如今,村民的生活發生了喜人變化。“現在擰開水龍頭,水就出來了!出行也很方便!”尤蘭高興地說。

    河曲縣地處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面積1080平方公里,占縣域國土面積的81.3%,是黃河流域上中游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近年來,河曲縣按照“整溝治理,一溝一品”溝域治理新思路,從防治水土流失、推進生態治理出發,在全縣探索整溝治理模式。

    榆嶺窊村抓住這一發展機遇,先后投資新修基本農田、梯田,填溝造地,還新建了400畝高山區滴灌工程,并聘請專業技術團隊,建立下洼式日光節能溫室大棚69座,種植西瓜、西紅柿、青椒等有機瓜果蔬菜。一個集有機種植、觀光采摘、冷鏈運輸于一體的高標準示范農業園區初具規模。2021年,榆嶺窊村村民人均綜合收入達9.6萬元,較2008年增長近30倍,村民過上了好生活。

    眼下,河曲縣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805.83平方公里,治理度達74.61%,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強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范珍 魏永平 杜鵬飛

    編輯:暢言

       免責聲明:三晉新聞網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三晉新聞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中文陳述文字和文字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網不做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由任何懷疑或質疑,請即三晉新聞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